碳素盘根是否需要与润滑剂配合使用?
时间:2025-09-05 作者:乐享密封材料 文章来源:本站 点击:54次
碳素盘根作为一种普遍应用于泵、阀门、搅拌器等旋转设备的关键密封材料,其密封性能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,还与润滑剂的选择及使用方式密切相关。尽管碳素盘根因含有石墨、碳纤维等自润滑成分而具备相应的润滑能力,但在多数工业场景中,单依赖其自润滑性难以达到长期稳定密封的需求。
碳素盘根的密封机理与润滑需求如下:
一、密封机理的双重性
碳素盘根的密封作用依赖于两个核心机制:一是通过预紧力压缩盘根,使其与轴(或杆)及密封腔壁形成接触压力,阻断介质泄漏路径;二是利用材料中的润滑成分(如石墨、二硫化钼)在接触面形成润滑膜,降低摩擦系数,减少磨损。前者属于静态密封的力学确定,后者则是动态密封的摩擦学基础。
二、自润滑性的局限性
碳素盘根中的石墨等成分虽能提供相应润滑性,但其润滑效果受以下因素制约:
1、温度敏感性:石墨的润滑性能在低温下表现不错,但当温度超过其氧化阈值时,润滑膜可能因氧化而失效,导致摩擦系数急剧上升。
2、载荷依赖性:在高压或高接触应力工况下,石墨颗粒可能被压入盘根基体或轴表面,润滑膜厚度不足,无法隔离接触面。
3、介质干扰性:若介质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(如浓硫酸、氯气)或固体颗粒,石墨润滑膜可能被破坏或污染,丧失润滑功能。
三、润滑剂的补充作用
外部润滑剂的引入可弥补自润滑性的不足:
1、润滑膜:通过涂抹或注入润滑剂,可在接触面形成愈稳定、愈厚的润滑膜,适用于高温、高压或工况。
2、腐蚀防护:某些润滑剂(如含防锈剂的油基产品)可隔绝介质与轴表面的直接接触,防止电化学腐蚀或化学侵蚀。
3、密封补偿:润滑剂可填充盘根与轴之间的微观间隙,增强密封的“二次屏障”作用,降低泄漏风险。
不同工业场景对密封性能的要求差异明显,润滑剂的使用需与工况特性高度匹配:
一、高温工况
在炼油、化工等行业的高温设备中,碳素盘根需承受介质温度及摩擦生热的双重作用。此时,单依赖石墨润滑可能因氧化失效导致密封失效。通过注入高温润滑剂(如硅基或氟碳基产品),可在接触面形成高温润滑膜,维持低摩擦状态。例如,在蒸汽轮机或高温泵的密封中,润滑剂可明显延长盘根使用寿命。
二、腐蚀性介质
强酸、强碱或有机(以实际报告为主)溶剂等腐蚀性介质可能破坏盘根中的润滑成分,同时侵蚀轴表面。润滑剂在此场景下需具备双重功能:一是通过化学惰性保护接触面(如使用聚四氟乙烯基润滑剂);二是通过形成物理屏障减少介质渗透。例如,在化工泵的密封中,润滑剂可与盘根中的石墨协同作用,构建不易腐蚀密封体系。
三、含固体颗粒介质
矿山、冶金等行业的设备常处理含泥沙、矿石颗粒的介质。固体颗粒可能嵌入盘根或划伤轴表面,导致泄漏加剧。润滑剂可通过以下机制改进密封:
1、冲洗作用:流动的润滑剂可携带颗粒远离接触区,减少磨损;
2、嵌入控制:高粘度润滑剂可包裹颗粒,防止其直接接触密封面;
3、自修理效应:某些润滑剂含添加剂,可在磨损部位形成修理层,弥补盘根损伤。